一部偉大的著作可以超越時代的局限,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大無畏精神,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本期《冀圖悅讀》,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關仁山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陜西著名作家柳青先生的代表作《創業史》。
冀圖悅讀 |《創業史》
↓↓↓
《創業史》描述了建國初期農村互助組和合作社里,中國農民的創業歷程。這部書塑造了梁三老漢、梁生寶、郭世富、郭世杰等典型的農民形象。這部作品影響了我們幾代人。為什么這樣說呢?《創業史》長久的藝術感染力來源于柳青先生的情感深度和精神高度,非常真實的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農民的向往和他們的奮斗。
這是作者柳青最為經典的一部作品。小說語言樸實無華,講述了建國初期土地改革后,農村合作社與富農之間新的婚姻思想與包辦婚姻傳統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小說從梁生寶母子逃荒至蛤蟆灘的故事講起,描述了梁生寶一家的創業經歷,同時也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農民形象。那個時代農民剛剛走出苦難,就是有滿把的力氣,在梁生寶的帶領下形成合力,顯示了作者巨大的藝術功力。
柳青在行文構架這個作品的時候,結構是宏偉的,氣勢磅礴,用我們現在說法叫“宏大敘事”。曾經一度我們文壇排斥宏大敘事,讓人回歸內心,回歸精神。但是今天的新時代,我們作家在反思,文壇也在反思,真正一部作品的藝術價值,還在于有沒有給這個時代留下典型的藝術形象。如果形象不成功,作品無論寫得多么有聲有色,終究也不能說是一個好的作品。
我感覺我今天一路走來,一直在追尋著、一直在努力塑造今天的梁生寶。梁生寶雖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是建國初期的英雄,但今天中國農村依舊延續著梁生寶的淳樸善良。我們的新農民是什么樣的,這也是我一直在探尋的。
人是復雜的,我們作家用什么眼光來塑造人物?我寫的小說《天高地厚》里的鮑真、梁雙牙是新農民的胚胎。他們對市場經濟的理解,對農民如何把糧食推到市場上去,他們在探索解決這個問題。還有我的小說《麥河》,寫了土地流轉中,中國農民如何在現代農業上跨越一步。有曹雙羊這個人物,還有桃兒這個形象。到了《日頭》我寫了一個農民的精神探索者--金沐灶這個形象,他就是在續中國農村的文脈,在續文脈過程中他的迷茫痛苦,替中國農民挖窮根、尋找出路,他是一種仰望星空的姿態。在《金谷銀山》和《大地長歌》中,我們寫了范紹山這樣的真正實踐者,他有了一個實踐的平臺,他能把他的理想跟我們的大時代相結合,為農民找到真正的出路,在這個出路當中創造新的物質和精神的世界,實現這些價值。
柳青、趙樹理等一批老作家,他們深入生活的態度需要我們今天學習。抱著一顆赤子之心,熱愛故鄉這塊土地,這很重要。物質越來越豐富,但我們的精神價值觀在這個商品大潮中有所迷失,我們今天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這種影響。但是新時代不一樣了,特別是十八大之后,社會激濁揚清,我們的社會的越來越規范,民族復興中正氣回歸的社會氛圍和土壤,給我們營造了今天新的英雄誕生的土壤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