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被它獨特的文體所吸引,被它深入淺出的語言所震撼,這里的每一個文字都值得你來細細品讀。
他是寄信人,他筆下,有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有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你我是收信人,看文字,領會長者的紙短情長,遺憾老友的相見恨晚。本期《冀圖悅讀》,石家莊市裕華路小學教師郭夢嬌為您帶來現當代著名美學家、教育家及翻譯家朱光潛先生的著作——《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讓我們透過朱光潛先生的十二封信,感知未來方向,獲取成長力量,遇見更好的自己。
冀圖悅讀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
朱光潛,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也是一位愿意與青年為友的志士。《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就是他在旅歐期間給國內青年寫的信。當時,他白天在學校備課、辦公,晚上等妻女睡后,堅持自己的讀書、作文工作,《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就是他在妻女的呼鼾聲中完成的。
這本書最初雖然只有12封信,但涉獵的范圍非常廣,而且都是青年們十分關心的學習、社會活動、人生等方面的話題,對青年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時的中國,一部分青年對“讀書”定位模糊,認為中國深處水深火熱之中,讀書不等于救國,認為沒有時間也不必讀無用的課外書。身在國外的朱光潛在看到外面的巨大變化后,想到國內青年對“讀書”的態度不免心生擔憂。由此,他展開了這12封信的第一封信——《談讀書》。他率先指出青年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有無決心的問題。如果青年能夠每天抽出半點鐘讀書,每天至少就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
那讀書到底有什么用呢?朱光潛在《談讀書》一文中語重心長的說:“人類學問不止,你不跟著跑,便落伍退后。讀書就是在學問中尋一種興趣,如果沒有一種正常的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會被惡習引誘。”
至于該讀什么類型的書,朱光潛在文章中說:“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唯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只有經典的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發你的思考。”因此,朋友們,與其去讀網絡千千萬萬的雜文,不如翻開這本《給青年的十二信》,踏下心來認真讀一讀。
朱光潛善于將深刻的道理結合自己的體悟,用親切的語言表達出來。讀他的書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讓人十分受用。朱自清先生也稱贊“深入淺出是孟實先生的特長”。也只有真正讀了他的文章,才能發現他的接地氣,他的有趣。
雖然跟書中當時的社會相比,如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本書依舊能在不經意間給迷茫的青年人帶來撥云見日的力量。我將這本書推薦給廣大青年,希望你們讀完此書后,前進道路上越來越清晰,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