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推薦河北作家劉海平最近出版的一本詩集《一枚秋葉》。這本詩集取名為《一枚秋葉》,緣于徐志摩的詩句:“一條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將黃未黃的秋葉。”秋天的葉子沒有了春天的稚綠,沒有了夏天的盎然,多了一分閱盡繁盛的淡然,“一枚”又只是一樹中的一員,表露出一個人在經歷歲月浸染后的成熟,我們都是蕓蕓眾生的一部分,只愿用個人的善與美尋求生命中詩意的一隅。
這本書共分為五部分,是五種不同的生命體驗,以抒情詩的方式將生活中的流光華彩定格于文字。
冀圖悅讀 |《一枚秋葉》
↓↓↓
詩集的第一部分主題是生命生活中的點滴感受,這一部分的情緒很微妙,情感豐富而熱烈。時而溫婉,時而狂放,時而憂愁,時而曠達,這些豐富情感的本質是生活的現實世界和個人詩意的想象力之間的摩擦。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求著平淡,同時又借物抒情引發思考。
當陽光鋪滿大地/當那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心底/我想,我的心應該像陽光一樣燦爛/陽光融化了心里的憂傷/也融化了世間所有的幽怨——摘自《心里的陽光》
第二輯是以“故鄉”為核心的詩歌合集,通過感懷故鄉變遷回溯心中的故土情緣。故鄉意識是一種永恒的、具有普遍性的人類情感,故鄉的存在寄寓了我們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同時“鄉村、鄉土、故鄉”的存在也是文學創作的不竭動力。
其實,這條河流不算太長/河流的一頭/是我的童年/另一頭/則是我的中年/一頭是大海/另一頭/則是我的故鄉——摘自《沿著河流的方向》
第三輯的主題是父母的恩情。和故鄉一樣,這是人類原始的情感源頭。血緣的情份是無法斬斷和消減的,尤其是親人去世后,那種暗上心頭的隱秘的酸楚無法阻擋。
我是一枚被風沙裹挾的樹葉/在空中飄零/可是飄得再遠/也飄不出一雙注視的眼睛——摘自《寫給天堂的母親》
都說父母去世是兒女成長的開始,劉海平以詩句抒發傷感,也在感悟人生的過程中不斷超脫與純粹。或許人生而孤獨,必須要接受不斷逝去的過程,所以在《孤獨的漫步者》中如是說:“人的一生/注定是一場盛大而孤獨的旅行/風里雨里/我們都是孤獨的漫步者。”
第四輯的主題是愛情。愛情詩是每個詩人的必修課,也是許多詩人開始寫詩的原動力。但是“太幸福的人,是寫不出好詩的”,所以才有了愛情面前滿盈的孤獨感。
可是,那一汪深邃的藍告訴我/大海的深處已藏滿孤獨——摘自《藍色的孤獨》
我只愿/讓這股愛的暖流在彼此的心里/緩緩地流淌/無聲無息……——摘自《其實我也會甜言蜜語》
總體來看,這一部分的詩歌反映了青春的憂愁與迷茫,從文字間流露的情感是青春思維的拾遺,也是眾多詩人浪漫靈魂的端口。
最后一輯的內容在主題上較前幾部分更為宏大,從名稱“有一場雪從胡天八月飛來”也可見一斑。這部分的內容與之前的溫婉風格稍有不同,從前文的“工筆畫”過渡到“寫意畫”之中。它的內容主題是豐富多元的:包括了《我是一只雄鷹》的個人理想;《大雪》《靜等 東方升起的曙光》的宏大自然風光;以及《我打開細細密密的粽葉》《讓我們斟滿這碗酒》這類展現歷史今朝的豪邁篇章。在冷靜而嚴肅中,表達著對自然與歷史的崇敬,從更高的視角審視著景物事件,從歷史的角度出發叩響胸膛。
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歌是思想的意外,也是平凡生活中剎那間迸發出的思想的火花。詩歌的創作往往是有感而發的觸景生情,是詩人心靈的一次波動,蕩漾出條條行行的詩句。喜怒哀樂都是人之常情,可以說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詩人,但短暫的、原始的感觸一旦被形成文字,便有了更感人、更博大的魅力。
策劃:河北省圖書館 呼新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