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節目,讓我們跟隨知北書畫館主理人曾慶墨老師一起來解讀經典繪本《安的種子》。感悟生命的智慧,享受每一個安然的等待,愿你我手中的“千年蓮花種子”都能如期璀璨綻放!
冀圖悅讀 |《安的種子》
↓↓↓
01
《安的種子》這本書很簡單,以本、靜、安三個小和尚為敘述線索,講述了一個有關大自然規律和等待的故事。
小和尚“本”,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把種子種在了雪地里,在天寒地凍的冬天,種子自然不會發芽,于是,本懊惱,垂頭喪氣地放棄了。小和尚“靜”是刻意追求,由于過度保護,使用了錯誤的方法,最后長出來的小芽也枯萎了。而小和尚“安”在拿到種子后依然每天有序地做著寺廟里的事情,不慌不忙地尋求著方法,找到方法后耐心地等待春天的到來,終于種出了千年蓮花。
02
很多人說《安的種子》是一本萬能繪本。有人從中看到了藝術的美,有人從中看到了自然規律,也有人從中感受到了深刻的哲理,有人看到了深遠的教育意義,甚至還有人說這是一本凈化心靈、充滿禪意的書。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一直在講一本繪本,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領悟,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
可能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像“安”一樣踏踏實實,大巧若拙,持之以恒地處事待人。“安”確實優秀,我們眼里的“安”完美無缺。可有誰思考過“本”和“靜”的優點呢?“本”是急躁的,可是執行力超強,吃苦耐勞,不畏天寒地凍。“靜”是急功近利,可是“靜”做事懂得查閱資料,翻閱典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正如本書的畫者黃麗老師在采訪中所說的,“本”和“靜”代表的正是我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并不是貶義的。
孩子就如同一粒千年蓮花的種子,等待著適合的陽光雨露的恩賜,“可是我拿什么送給你,我親愛的孩子?”這是各位家長和老師們一直冥思苦想的問題。因為時間總是那樣白駒過隙,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
于是,我們如“本”一樣,在孩子小小年紀的時候就給他報了足夠多的課外班,讓他贏在起跑線上,可是卻忽略了,孩子還那么小,卻給了他那么沉重的寄托。當有一天小小的他不堪重負要逃離的時候,我們又如“本”一樣,暴躁失望,垂頭喪氣,無可奈何地想要放棄。
另一方面,我們又如“靜”一樣,本末倒置,甚至搞錯了方法,一切都是憑著自己的意愿進行。完全憑著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遵從孩子的天性,以“我要”的方式去愛孩子,而不是孩子真正需求的方式。刻意經營,養育得體貼入微,關懷備至,謹小慎微!我們害怕這顆“嫩芽”經歷風吹雨打,把他養在有我們庇護的溫室里,給到了我們認為足夠好的條件,希望他健康成長,希望他與日俱進地快點長大。過度的保護,過多的關愛,讓如嫩芽般的孩子反而日益枯萎。有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好,“愛孩子要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愿”。
03
一顆種子,三種命運。三個小和尚三種性格,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優缺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內斂含蓄、有的活潑開朗、有的心思細膩......不管是何種性格,只要我們堅持尋找并使用正確的方法,孩子終會發展成為一棵參天大樹,長在適合自己的領域,熠熠生輝。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四時,運不窮。
策劃:河北省圖書館 呼新娜、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