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由是生命最好的姿態。
——閆文波 推薦《簡·愛》
冀圖悅讀 |《簡·愛》
↓↓↓
《簡·愛》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采用第一人稱書寫的自傳體式小說。自一八四七年問世,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了。時間的塵埃絲毫遮蔽不了這部小說耀眼的光芒。直到今天,它依然不失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為數以百萬計的中國讀者所珍愛。在這部小說中,女主人公簡·愛既沒有高貴的出身也沒有漂亮的容貌,生性倔強自尊自強,情感細膩豐富,有過人的聰慧且執著勇敢,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追求自強獨立,準確把握自己的命運。簡·愛對平等與自由的追求,使她在抗爭與堅守中完成了美麗的蛻變。
簡·愛在洛伍德生活時,不懼物資貧乏也不怕生活艱辛。雙腳在寒冬被凍得紅腫潰爛,即便需要一瘸一拐地走路,她也始終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她對周圍的一切細心體悟,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艱苦的成長環境中感受生命的不易,有廣闊的眼界與對人生的無限向往。
圖片來源:包圖網
簡·愛被桑菲爾德莊園聘用為阿黛爾的家庭教師。那是簡·愛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不僅享受著貴族莊園衣食無憂的田園生活,還邂逅了羅切斯特先生。面對地位如此懸殊的主人,她選擇了遵從內心勇敢去愛,因為她堅信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一個窮教師愛上一個上流社會的人物,這在等級森嚴的英國男權社會,極可能遭受嘲笑或侮辱。但簡·愛并未把這些世俗的看法放在心上,就那樣熾烈而坦蕩地去愛了。當羅切斯特為了試探她而假意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時,她憤怒了— —
你認為我會留下,在你身邊當一個對你無足輕重的人嗎?你認為我是一臺機器?一臺毫無感情的機器?你認為我貧窮、低微、瘦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也沒有心了么?你錯了!我跟你一樣是有靈魂的,也完全一樣擁有一顆心!如果上帝賜予我一點美貌和財富,我一定會讓你感到離不開我,就像我早已經離不開你了一樣。我現在不是在用你們上流社會那種空洞的詞句來夸張我內心的感受,因為終有一天我們都將經過墳墓,同樣地站在上帝面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
這段振聾發聵的臺詞讀過《簡·愛》的人都不會忘記,它完全凸顯了主人公對男女平等、自由的向往,簡·愛擁有獨立的人格與自主生活的能力,她沒有將財富或美貌作為愛情的籌碼,她要的是真摯且純粹的愛情。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生活體驗的結晶,從中多少可以窺見作者自己的影子。《簡·愛》也一樣,其大量細節可以在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經歷中得到印證。作者把自己豐富的生活經歷融進了一部精心構建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她身處的時代是英國工業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說創作打上了可見的時代烙印。簡·愛身上所表現出的追求自由、平等和維護人的尊嚴的信念和舉動,其實反映了工業革命后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將自由、平等視若生命的簡·愛,完全不同于柔順、端莊、賢惠而多半依附于男性的傳統女性形象,她最鮮明的個性是反叛,她的抗爭和叛逆,是對傳統觀念所發起的挑戰。可以說,《簡·愛》以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為載體,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某種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出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
圖片來源:包圖網
1847年,長篇小說《簡·愛》的問世,像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女性解放的征程,一直被推崇為全球女性一生中的必讀書目。簡·愛在面對命運的捉弄、生活的不公、愛情的變化莫測時,表現出來的堅定執著、樂觀自信、自尊自愛,讓無數人為之著迷。簡·愛的華美逆襲,讓我們明白:世事滄桑,我們也許無法預知未來,但永遠都有選擇遵從自己內心的權利,獨立自由才是人生最美的姿態!
策劃:河北省圖書館 李田、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