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圖書館舉辦“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宣傳推廣月活動
6月22日,河北省圖書館一樓大廳熱鬧非凡,技藝精湛的省圖古籍修復師、碑帖傳拓師,以及無極剪紙、武強年畫、衡水內畫、吳橋線裝書工藝等 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吸引了眾多讀者駐足。有的讀者在傳拓師的指導下進行碑帖的傳拓,有的讀者在嘗試古籍修復技藝,有的在學剪紙,還有一些讀者對年畫 制作和衡水內畫的技藝躍躍欲試……這是河北省圖書館承辦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河北站推廣活動之一——古籍保護與非遺技藝展示和體驗活動部分。此次推廣活動于2014年6月12日正式啟動,主題為民族的記憶,文化的傳承——“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宣傳推廣月。
河北省圖書館承辦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河北宣傳推廣活動以河北省圖書館為中心,以全省11家設區市圖書館和2家省直管縣圖書館為網點,以石家莊市圖書館、保定市圖書館、武安市圖書館、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等5家省級“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為重點活動區,在實體展示宣傳的同時,通過網站、電子閱讀屏等形式覆蓋全省。
活動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籍保護成果展覽。展覽主題來自于習近平關于傳統文化的講話“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動起來”。內容分兩部分,一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展,該展覽以二十塊展板展示了中華文字演變之美、古籍形制沿革、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古籍普查成果、古籍保護成果、古籍保護知識以及古籍的現代功用等內容;二是河北省珍貴古籍書影展,該展覽結合我省古籍保護工作開展情況,從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和第二批《河北省珍貴古籍名錄》中精選了50部珍貴古籍的書影,以二十余塊展板進行了展覽。第二部分是省圖公益講座。在宣傳月期間,邀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古籍保護工作專家王紅蕾博士和省內古文獻學和考古界專家分別在每個周末的公益講座時間,開展有關古籍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專題講座。第三部分是古籍保護和非遺技藝展示及體驗活動。此活動在22日進行集中展示,邀請古籍修復、碑帖傳拓的技師,以及無極剪紙、武強年畫、武橋古文獻制作、衡水內畫等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技藝展示,與讀者互動。第四部分是開展全省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審校人員培訓。培訓從22日開班至26日結束,對全省古籍普查登記的從業人員進行普查登記目錄審校的培訓,以推進全省古籍普查登記目錄的編輯和出版工作。通過以上這一系列活動,展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省和全國古籍保護工作的優秀成果,弘揚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遺產,普及古籍保護知識,宣傳古籍保護工作的重大意義,提升社會公眾對古籍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偉大設想。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保護古籍,即是對文明的繼承,也是對文化的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我們要與時俱進,充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讓古籍保護事業成為實現中國夢不竭的精神動力。這正是此次推廣活動的意義所在。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宣傳推廣活動由中國圖書館學會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從6月12日起,在安徽、江蘇、北京、廣東、重慶、河北等全國10個省區同時展開,此項活動計劃于7月底結束。據悉,從今年開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宣傳推廣活動將逐年在全國各地陸續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