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
?
*臺灣古籍保護學會向省圖書館贈送珍貴古籍文獻
* 河北旅游文化廣播、河北教育出版社向省圖書館贈送《燕趙傳奇》系列叢書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品文獻展在河北省圖書館啟動
*“周喜俊《沃野尋芳——中央工藝美院在河北李村》新書推介會在京舉行
*《梅花古鎮志》出版
*《深州市前磨頭村志》出版
*作家簡明
地方文獻工作
一、臺灣古籍保護學會向省圖書館贈送珍貴古籍文獻
7月6日下午,臺灣古籍保護學會在地方文獻閱覽室向省圖贈送《冬飲叢書》1套。臺灣古籍保護學會會長林登昱先生,淅江大學教授陳東輝先生,省文化廳外聯處副處長李陽,省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李勇出席贈書儀式,省圖書館副館長冉華主持。李勇館長發表了熱情洋溢地致辭,林登昱會長作了飽含深情地講話并親手將《冬飲叢書》贈送給省圖書館,李勇館長作為省圖書館代表接受捐贈并向林登昱會長頒發入藏證書。
李館長表示,《冬飲叢書》的入藏不僅充實豐富了省圖書館的館藏,也為當地民眾研究王伯沆先生學術創造了條件,河北省圖書館愿意與臺灣古籍保護學會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為推進中華古籍保護事業而努力。林登昱會長說,臺灣傳統文化是跟著古籍一路發展的,傳統文化的延續在臺灣從未間斷,“古籍同屬中華本一家,我們愿意帶著古籍回到大陸來尋根問祖。”此次贈書深具嚴肅的歷史意義,一是顯示兩岸古籍交流的重大發展,二是希望兩岸古籍交流能更加融合團結。
此次贈送的《冬飲叢書》是王伯沆先生用畢生精力手抄圈點批校的古籍文獻,為宣紙彩色套印、線裝珍藏版,包括《批注四書集注》、《批校紅樓夢》等共14函54冊。王伯沆先生是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國學大師,晚年自號冬飲,一生積極弘揚國學,執教過多所大學,在經學、詩詞、書法等方面造詣深厚,其批校的古籍文獻有著極大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二、河北旅游文化廣播、河北教育出版社向省圖書館贈送《燕趙傳奇》系列叢書
9月14日上午,河北旅游文化廣播、河北教育出版社向河北省圖書館贈送《燕趙傳奇》系列叢書,捐贈儀式在河北省圖書館二樓多功能廳隆重舉行。河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燕趙傳奇》主編王智,《燕趙傳奇》總撰稿、主講人梁勇,河北旅游文化廣播副總監張增海,河北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郝建國,河北省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李勇出席贈書儀式,河北省圖書館副館長冉華主持。
儀式上,王智先生作為代表向省圖書館贈送了《燕趙傳奇》系列叢書和《中央人民政府從這里走來——華北人民政府全景實錄》圖書各五套,李勇館長向河北旅游文化廣播頒發入藏證書,并表示感謝。李館長表示,《燕趙傳奇》系列圖書收藏于省圖書館并向讀者開放,是傳播和宣傳燕趙文化的一項重要活動,同時也為弘揚優秀文化,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奠定了文化基礎。
此次活動,河北省圖書館受贈的《燕趙傳奇》叢書包括“根脈文化”、“皇家文化”、“誠義文化”、“民俗文化”、“長城文化”五大系列,《燕趙傳奇》系列圖書具有世界視野、中國高度、河北特色,是河北廣播人聯手地方文化學者奉獻給讀者的文化精品大餐。同時在捐贈儀式上亮相的圖書還有《中央人民政府從這里走來——華北人民政府全景實錄》。
贈書儀式受到新聞界廣泛關注,吸引了中國文化報、河北日報、石家莊日報、燕趙晚報、河北廣播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
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品文獻展在河北省圖書館啟動
7月1日—7月15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品文獻展”在河北省圖書館燕趙紅色記憶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是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協會、河北省圖書館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緬懷為創建中國共產黨做出重大貢獻與犧牲的先輩們,激勵繼續為黨的事業而奮斗的人們而共同舉辦的。展覽展出了近200件精選的珍貴文獻,其中1919年刊載李大釗文章的3種刊物、1934年海外版文獻首見“南陳北李”的史料、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紅色文獻等,將同時與觀眾見面。
四、周喜俊《沃野尋芳——中央工藝美院在河北李村》新書推介會在京舉行
8月24日下午,由河北省文聯副主席、石家莊市文聯主席周喜俊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沃野尋芳——中央工藝美院在河北李村》新書推介會在北京國際圖書展覽中心舉行。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劉巨德,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秦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副教授、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愛民等專家與會,為讀者解讀20世紀70年代一批藝術大師在河北李村的工作和生活經歷,真情再現藝術大師們的心路歷程。
新書推介活動中,河北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郝建國介紹了該書的出版策劃過程。
周喜俊介紹了創作始末及尋訪過程。她說:“每次回味與老藝術家交談的過程,都是一次思想的升華。通過尋訪更體悟到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挖掘到了一座深不可測的創作富礦。”這是周喜俊進駐到革命老區石家莊鹿泉區李村鎮張堡村完成上級分配的幫扶任務時發掘到的一段珍貴的歷史記憶。她被中央工藝美院師生在李村生活的故事所感動,被吳冠中開創的“糞筐畫派”在艱難歲月里創作的藝術精品所震撼,更被劉巨德夫婦對前輩藝術家和李村百姓的深情所感染,為了盡快抓住那段漸漸消失的記憶,她毅然停下正緊張創作的“當家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緊急踏上尋訪之路。采訪到藝術家、房東和相關人員70多位,查閱了幾百萬字的資料,挖掘到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素材,豐富和再現了那段歷史。
劉巨德在發言中說,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記實文學,看了以后很感人,我的淚水和我的心告訴我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紀錄了那個非常時期有關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生下放到部隊農場接受再教育過程中住在李村的一個個故事,尤其是老一輩藝術家吳冠中等先生與房東之間的故事,集中反應了無論在任何時期,即使是充滿恐懼和痛苦而沒有自由的時期,美與善也默默擁抱在一起。
王秦生、周愛民等先后發言,對該書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書中首次披露了吳冠中、吳勞、張仃、黃永玉、袁運甫、黃國強、常沙娜、何鎮強等一批藝術大家在河北生活和創作的故事,代表了李村人民的情感和愿望,代表了文學家和藝術家對養育他們土地的眷戀,也呈現了作家心靈中的仁愛與理想,同時也反映了作家、藝術家和人民之間的美好感情。全書以鮮活的事例詮釋了“生活是藝術創作唯一源泉”的真理。
地方文獻入藏情況
(1)《涿鹿縣志》(1989-2009)/涿鹿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全面、系統地記述涿鹿縣1989年至2009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方面的發展歷程及結果。上限起自1989年,下限止于2009年。設建制區劃、自然環境、人口、人物、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信息產業、教育、科學技術、旅游業、文化教育、民俗風情、鄉鎮村概況等35個欄目。
(2)《元氏縣志》(1986-2005)/元氏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全面、客觀、真實、系統地記載元氏縣自然與社會的發展與現狀,忠實地記錄了1986年至2005年間,元氏人民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改革開放的過程,記錄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人民生活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過程,記錄了元氏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上限起自1986年,下限止于2005年。
(3)《[民國]大名縣志》/大名縣地方志辦公室編.香港—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為保存地方志文獻和資料,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大名縣地方志辦公室將《[民國]大名縣志》搜集影印出版。內容包括春秋戰國以來,大名的歷史沿革、疆域變遷、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變化,記載了大量人物和歷代的名勝古跡。內容豐富全面,資料客觀詳實。
二、年鑒類
(1)《昌黎年鑒》(2014)/昌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系統地記述2013年度昌黎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全面匯集昌黎縣各方面重要資料,客觀反映新變化、新成就及經驗教訓。設特載專記、大事記、縣情綜述、中共昌黎縣委員會、人民團體、城鄉建設、農業、旅游業、、鄉鎮概況和附錄等23個類目。
(2)《辛集年鑒》(2014)/辛集市人民政府編.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上限2005年1月1日,下限2013年12月31日。記述內容為2004年辛集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情況。因故暫停編修,2014年恢復,本卷是2005至2013年卷的合鑒。設特載、大事記、辛集概況、政治、軍事、軍事、政法、教育、社會生活、人物、統計資料等23個類目。
(3)《大名年鑒》(2013)/大名縣地方志辦公室編纂.—香港: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收錄大量圖片,力求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地反映2012年大名縣的發展面貌。設特載、大事記、概況、法制、軍事、教育、鄉鎮、人物、光榮榜和附錄等26篇。
三、圖集類
(1)《承德地區常見野菜原色圖譜》/楊福林、李娟編著.—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收錄146種承德市常見野菜,確定了這些野菜的植物學名、中文名為植物正名,地方名和俗名列在正名下方供參考。從野菜的形態特征、生長環境、用途、食用方法等各方面對野菜進行記錄。
(2)《秋韻:燕山大學老年詩書畫攝作品集》/《秋韻》編委會編. —秦皇島:燕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2015年,燕山大學建校95周年慶典,共收到離退休教職工作品300余篇。書中收錄此次投稿書法作品90幅,繪畫作品50幅,攝影作品51幅,詩詞作品73篇。展示了近年燕山大學老年詩詞、書法、繪畫、攝影成果,反映了離退休教職工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愛國愛校的濃厚情懷。
(3)《“冀中花開第一枝”耿長鎖與五公村珍貴歷史影像》/楊學新主編.—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分七部分,以歷史影像配以歷史背景文字解讀的方式回顧了集體化時期耿長鎖與五公村的基本樣貌與奮斗歷程,重點介紹了耿長鎖的兩次出國經歷、五公村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前來參觀考察的中外賓客以及集體化時期五公村的文化生活的等內容。
地方文獻出版動態
? ???一、《梅花古鎮志》出版
?2013年12月,梅花村籍退休干部樊海江回村組織編寫《梅花古鎮志》,得到該村黨支部、村委會和全體村民的大力支持和歡迎,組建了《梅花古鎮志》編委會和《梅花古鎮志》編輯部。
《梅花古鎮志》的問世,填補了梅花村史上沒有志書的空白,志書詳細、具體地展示了梅花建村以來的發展史,包括村名來歷、人口、婚姻、家庭、宗族、教育、衛生、村政、工業、農業、商業、兵事、名勝古跡、文化遺產、物產資源、鄉土人情、民風民俗、兒童游戲、歌諺、人物、雜記等,可說是梅花村歷史的大百科全書。
為了給梅花村的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的文化、精神財富,編寫人員不止一次地登門入戶查詢、核定入志資料,還多次到北京、天津、石家莊、藁城圖書、統計、文史、檔案等部門查找相關數字和資料,還通過打電話、發送郵件等形式與在外的梅花籍人聯系,以求各種入志資料的詳實。編寫期間,他們召開本村老年人參加的座談會30余次,搜集整理了大量梅花古鎮有關村政、經濟、教育、衛生、民俗、禁忌、宗族、傳說等項的歷史資料,并召開了有在外工作的梅花人參加的《梅花古鎮志》研討會和有地方志專家參加的《梅花古鎮志》評審會,廣泛征求各界意見,內查外調,縱溯遠古,橫攬百業,廣征博采,六易其稿。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時間的不懈努力,終于寫出了這部90多萬字的志書,成為該村發展軌跡的真實記錄。
二、《深州市前磨頭村志》出版
記載深州市前磨頭村歷史變遷的《深州市前磨頭村志》于2016年3月出版。
一個村莊就是一個傳奇,而關于村莊的傳說、記憶,卻正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衡水深州前磨頭村的村民們努力編纂村史,經過4個多月的時間,整理編寫了約40萬字的《前磨頭村志》。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想留住村莊的記憶,讓后人知道家鄉的故事。
在《前磨頭村志》文稿中記載:公元前206年西漢劉邦立漢朝。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賜功臣項襄姓劉,食桑邑千戶,封桃候,封地在桃縣,桃縣之名初次顯于史籍。今深州城南50里的磨頭村即古桃縣城遺址。清末至今,衡水縣自稱“桃城”。衡水古今史學界亦認可磨頭村是為西漢桃縣古城遺址。
桃縣因有桃而設,而磨頭古今都不曾見過精品甜桃,歷史給后人留下了”桃城因何無桃”的疑問:古代桃城是否有桃,桃曾生于何處,桃今何處去?據史料記載,其實,桃城古代有河,村南河名衡漳,相去不遠數里,城北有河名斯洨水,為滹沱支流。兩河到了雨季水勢浩大,波濤洶涌。既有河,自有河灘沙地,也就形成良好的水土條件,能夠生長桃樹。磨頭村南桃園村據說是古代桃縣的桃樹園。
作者郭藏璞自1962年退休回鄉就開始集當地民風民俗,民歌民謠、鄉音土語;搜求廟碑墓匾、圖書照片、文字契書、姓氏譜牒;調查記錄神話傳奇,宗族軼事,拜訪名門后裔,舊家子弟;購買、借閱、租賃、抄錄、拍攝相關文史資料。他利用30余年時間,編纂數十萬字的《前磨頭村志》。
為了尋找史料,他們走訪了河北省社科院歷史所、檔案館、地方志辦公室、省地名辦公室、省民政廳等部門,還有留在村里以及到外地的村民達上百人,汲取了其他村的修史經驗。經過4個多月的時間,約40多萬字的初稿終于確定了下來,內容包括17編數十個章節,涉及自然地理、建置、人口、鄉村建設、社會事務、鄉村管理與服務、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人物、文物古跡、古代廟碑墓碑與牌匾、民謠、民諺和民間故事。 ???
文獻捐贈信息
(1)《平原槍聲》編劇馬志凱向省館贈送其著作《中國漢語十三轍韻典》手稿3097頁。
(2)河北人民廣播電臺專家組組長王喜民向省圖捐贈其手稿《去加勒比海》284頁。
(3)隆堯縣文體局向省圖捐贈《隆堯歷史文化叢書》之柏人舊事、堯山史話、李唐祖籍、后周歷史、風土民情、名人軼事、文化遺產等4套28冊。
河北當代文化名人錄
著名作家——簡明
???? 簡明,本名張國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選刊雜志社社長。著有:詩集《高貴》、《簡明短詩選》》、《樸素》等9部;長篇報告文學《千日養兵》、《感恩中華》等5部;《中國網絡詩歌前沿佳作評賞》(上下冊);作品曾獲1987年《星星》詩刊全國首屆新詩大賽一等獎,1989年《詩神》全國首屆新詩大賽一等獎,1990--1991
年度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第四屆、第八屆、第十一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首屆孫犁文學獎等;詩歌作品入選上百種權威選本。參加文化部第二屆(西安)、第四屆(綿陽)中國詩歌節,第一屆(宜昌)中國詩歌節,第二屆(西寧)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第三屆(海寧)徐志摩中國詩歌節等。
??? 2004年觸網,恢復詩歌寫作,改本名張國明為筆名簡明。在全國各大網絡詩歌論壇擔任版主、首席版主等,出版詩集《高貴》(2005年),獲第十一屆河北省政府最高獎(文藝振興獎),并入圍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簡明短詩選》(2006年,中英對照),詩畫集《秋良臆畫》(2008年),出版評論集《中國網絡詩歌前沿佳作評賞》(2009年,上下冊)等。
2016年8月25日,簡明憑借組詩《手工》獲第八屆“聞一多詩歌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