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
?
*王氏后人整理《深澤王氏家譜》捐贈省圖書館
*“水色群青——李群水彩作品展” 在河北省圖書館舉辦
*“‘荷花淀派’繼承與創新——京津冀三地作家、評論家研討會”在石舉行
*“程雪莉《尋找平山團》獲徐遲報告文學獎
*《前杜北村志》出版
*“京師梨園百年”系列新書首發
* 作家司敬雪
地方文獻工作
一、王氏后人整理《深澤王氏家譜》捐贈省圖書館
一個人來自哪里?一個家族根在哪里?恐怕要去從族譜中尋找答案了。來自深澤縣的王博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終于把王氏家族的家譜整理完成。6月16日,王氏后人王博贈書儀式在省圖舉行,他共向省圖捐贈了《深澤王氏家譜》《清史列傳》等六十余種珍貴資料。深澤王氏家族從明代至今在當地都頗有名望,是書香門第、藏書世家。1978年出生的王博回憶說,自己從小就從長輩那里聽過許多關于祖上的事。
清代進士王植就是來自深澤王氏,他潛心宋儒道學,著作《皇極經世書解》《四書參注》《濂關三書》,還被選入《四庫全書》。乾隆年間,王植辭官歸鄉后,修建了萬卷書樓,收藏本家著書刻版和他人名著,這些書籍是王氏家族早期的一批藏書。目前,與王氏有關的古籍文獻存于國家圖書館的就有三十多種。
到北京工作之后,王博也會到國家圖書館去翻閱祖上存放在那里的圖書,撫摸著這些圖書,他深深地感到,自己有責任把王氏家譜盡量完整地整理出來。
以上世紀80年代家族制作的一份簡單的家譜為基礎,王博開始了自己的搜索。查閱地方文獻,探訪有姻親的其他家族,檢索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字史料,王博用各種方法,尋找著關于深澤王氏的蛛絲馬跡。“我在清代科舉考試的朱卷中,找到了祖上王肇謙的翔實資料。當時的科舉考試非常嚴格,會在試卷前面的履歷中寫清楚每個人的家族情況,從這里我就知道了他的前九世祖都是誰,主要人物關系怎么樣,有什么官職。還有一種情況,是從姻親關系的家譜里去尋找證據佐證人物關系。
像大海撈針般,王博把錯綜復雜的線索串聯起來,基本還原了家族從明代永樂年間開始的五百多年歷史。“找到了自己的根,把這些珍貴資料捐給省圖書館,也是希望這些反映了冀中地區歷代歷史文化的資料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儀式后,《深澤王氏后人王博贈書展》在省圖地方文獻閱覽室澄懷軒向公眾開放。
二、“水色群青——李群水彩作品展” 在河北省圖書館舉辦
5月20日,由河北省圖書館和河北畫報社聯合主辦的“水色群青——李群水彩作品展”在河北省圖書館開幕展出。參加展覽開幕式的有河北省人大副秘書長魯平、著名水彩畫家郝華、民盟河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運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鄭向東、河北省圖書館館長李勇、河北畫報社社長孫紅杰,河北省圖書館副館長冉華主持了開幕式。儀式上李群女士向省圖贈送了她最新出版的兩本書和水彩作品《祥和》,省圖書館館長李勇向李群女士頒發了河北省圖書館入藏證書。
水彩風景畫是水彩畫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題材,最好地代表著水彩畫的繪畫風格,畫家通過對光線、色彩、空氣、景色的主觀構造,來構成新穎靈巧、色彩明亮、格調清新、用筆流暢的風景作品。此次展覽展出了近50幅水彩風景作品,都是從李群多年創作積累中精心挑選的得意之作。李群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清新樸茂、恬靜抒情、水色交融,繪畫語言豐富獨特,富有較強的時代氣息,在寫實風格里融入了寫意元素和精神。
此次展覽,旨在通過水彩風景畫使人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敬畏大自然,傳達出心存美好的生活態度,使廣大觀賞者從中發現生活的精彩,得到藝術美的享受。此次展覽營造了濃郁的人文氛圍,不僅滿足了不同讀者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也為美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三、“‘荷花淀派’繼承與創新——京津冀三地作家、評論家研討會”在石舉行
6月1日,由河北省作協主辦的“‘荷花淀派’繼承與創新——京津冀三地作家、評論家研討會”在石家莊舉行。來自京津冀三地作家、評論家20余人參加研討會。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北京市作協副主席王升山、天津市作協副主席、文學院院長武歆、河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邊建國、河北省作協黨組書記康振海出席會議并致辭,河北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秘書長王力平參會并發言。會議由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李延青主持。陳福民、寧肯、叢治辰、武歆、宋曙光、艾翔等與會專家以“‘荷花淀派’繼承與創新”這一主題為核心,針對文學與地域、文學與時代、文學的傳統與創新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研討與交流。大家認為,以孫犁為旗幟,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作家為代表的“荷花淀派”自覺繼承五四新文化傳統,寄風云變幻于詩情畫意,融人情人性于吹角連營,發“小說散文化”之先聲,奏“敘事抒情化”之新曲,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一個具有源頭性特征的文學流派,并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作家的文學創作。
此次研討會以河北省舉行第27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為契機,旨在搭建一個京津冀三地作家、評論家互動交流的平臺,探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新形勢下文學服務人民、書寫時代的新路徑,對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文學創作與現實生活、人民群眾、地域文化、時代風貌的聯系具有積極意義。
四、程雪莉《尋找平山團》獲徐遲報告文學獎
6月6日,第六屆徐遲報告文學獎在徐遲家鄉浙江湖州市南潯區頒獎。石家莊市作家程雪莉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尋找平山團》獲得本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程雪莉,靈壽人,中國作協會員,石家莊市作協副主席。著有《立雪散文》《大文化對話》《夢想家園——河北省新農村走筆》《故國中山》《尋找平山團》,發表、出版作品逾三百萬字。曾兩次榮獲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并獲第十二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精品出版工程。
《尋找平山團》是程雪莉歷時五年完成的力作,期間她輾轉兩萬里,足跡遍及平山縣村村落落,以及華北、西北、華南等地,并遠赴日本,走訪平山團老戰士及其親屬和烈士后代160多人,獲得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全書共計55萬字,作者飽含深情,真實描述了在民族危亡時刻,平山兒女前赴后繼,為了全國解放和民族獨立而英勇獻身的感人故事。
“徐遲報告文學獎”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設立的報告文學專項獎,為中國報告文學最高獎。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過五屆。本屆徐遲報告文學獎共有8部作品獲獎。組委會對程雪莉的頒獎詞是:“她用五年時光,從紅色西柏坡出發,輾轉2萬里,尋找那個承載國家和民族驕傲的團體。她從浩瀚的抗戰史冊中一頁頁細細查找,擷取可歌可泣的片段。她上百次地跟隨著抗戰老兵哽咽的講述而淚流滿面。而后用不倦的筆,以55萬字的長篇,記錄和禮贊一個個非凡而普通的人民子弟兵。她用真情和真誠,挖掘了崇高、悲壯、英雄,慷慨的偉大民族精神內涵。”
地方文獻入藏情況
(1)《阜城縣志(1986-2010)》/阜城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記錄阜城縣改革開放25年來全縣人民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條件發生的巨大變化。
(2)《中國多氏家族志》/多方如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書涵蓋全國各地,涉及四面八方,開創了全國聯譜的歷史,促進了全國多氏家族的大聯合、大融合、大團聚、大團結,成為多氏家族歷史上第一部家族史志。
(3)《深州市東四王村志》/徐發蘊主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詳今略古,客觀地反映了東四王村的古往今來。上限自事物發端,下限至2010年末。首至概述,綜敘村情,內設建置、自然環境等16編。
二、年鑒類
(1)《河北年鑒》(2015)/《河北年鑒》編纂委員會編. —石家莊:河北年鑒社,2015年10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全面記述2014年度河北省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2)《衡水年鑒》(2015)/衡水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全面、系統、翔實地記載2014年度衡水全市情況。設特載、大事記、概貌篇、黨政群團篇、軍事篇、工業篇、貿易篇、文化篇、社會篇、人物篇和附錄等21個類目。
(3)《政協河北省委員會年鑒》(2014)/政協河北省委員會研究室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收錄2014年政協河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的工作報告,重要講話和文章,重要決議、決定、文件、通知、方案,制度建設,重要會議和活動,以及2014年大事記等內容。
三、圖集類
(1)《冀南銀行貨幣圖鑒》/牛雙躍主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收錄作者挖掘、收集的冀南銀行所有的紙幣品種,對其發行的歷史與淵源進行深入研究,乃至細微的版別、冠號的應用、簽名的變化、印章的特點、用紙的薄厚,以及老假票的種類等都有涉足。
《勝景河北》/河北省旅游局編著.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河北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書中匯集河北“金、銀、紅、綠、藍”五色之美的攝影作品,以及河北旅游休閑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攝影作品。
《潔清自守:潘齡皋書法集》/吳占良著.—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潘齡皋(1867-1954),河北安新人,光緒翰林院庶吉士。書法造詣精妙,擅楷書、行書。書中收錄潘齡皋書法八十余幅作品以及一些作品釋文,潘齡皋年表等。
地方文獻出版動態
? ??一、《前杜北村志》出版
2017年5月,耗時一年40多萬字的《前杜北村志》出版,前杜北村85歲退休干部齊書太為編寫村志,走訪了400多戶村民,踏遍了數十個相關單位,終于成書出版。
齊書太,現年85歲,1952年參加工作,做過教師,當過人民公社秘書,還擔任過鎮人大主席。村里出資,齊書太被請來編修村志。??? 前杜北村經濟繁榮,文化積淀豐厚,曾涌現出許多堪留史冊的英模人物和悲壯故事。然而這些歷史從來沒有用文字記錄下來,只是口頭相傳。熱心的齊書太決定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幫家鄉編修村志。
該村志記錄了前杜北村悠久的歷史。據歷史資料和碑文記載,漢光武帝劉秀被叛軍追趕奔逃到此地,因在戰馬肚子下躲避叛軍流矢而稱“肚避”,后因諧音而演化為杜北。1923年,杜北村一分為二,成為“前杜北村”和“后杜北村”。
志書共有534頁、41.6萬字,采用論、述、傳、圖、表、錄等體例,以志為主,述而不論,以文為主,圖表隨文,以顯圖文相結合。承載了前杜北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的演變與發展,共21章、67節。大到國家政策、法規,小到村中點滴小事,應有盡有,被村民稱為“百科全書”。
村志在“鐫刻”村里巨大變化的同時也折射出了祖國的飛速發展:1958年后,全村用上了電燈照明、電磨磨面、機井澆地……1978年,村民吃上了自來水,村里有了高音喇叭,晚上有放映隊放電影,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1996年,村里建了一個“綜合商店”……2001年建立了杜北小區,由液化氣做飯改為天然氣做飯……2005年,手機、電腦、小轎車進入村里絕大多數家庭……2006年國家免去農業稅,減輕了農民負擔……等等。
作家王軍旗在看過村志后表示,《前杜北村志》集思想性、資料性、知識性于一體,將前杜北村的古今歷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還原了前杜北村的歷史風貌,揭示了生命延續與變革的歷史規律,為今人乃至后世了解前杜北村提供了可靠依據和借鑒。這也是石家莊少見的一本大書,水平很高,也是最為規范而詳實的村志之一,可見在編修時是下了極大功夫的。它不僅記錄一個村莊悠久的歷史,尤其詳盡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杜北村數十年來的巨大變化。
二、“京師梨園百年”系列新書首發
? 6月6日,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和北京湖廣會館主辦的劉嵩崑“滿目繁華——京師梨園百年”系列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滿目繁華——京師梨園百年”系列圖書分為三部,是北京市委宣傳部“十三五”主題出版種子庫選題。其中,《滿目繁華——京師梨園世家譜》詳細梳理了京師170個梨園世家并為其修譜立傳,記錄了每個梨園世家的詳細情況,列表清晰,一目了然;《滿目繁華——京師梨園故居談》列述了北京胡同中曾居住過的梨園人士,并就尚存的100處梨園故居進行了介紹,講述了故居概況及其所屬主人的不平凡經歷,力求真實還原每處故居的面貌;《滿目繁華——京師梨園科班》以成立時間先后為序,列述了京師地區成立的32個梨園科班的詳細情況,考證了部分梨園人士的學藝歷程及師承,史料素材豐富。該系列圖書從不同角度呈現了京師地區戲曲藝術的歷史風貌和整體生態,可謂一部包羅萬象的梨園文化資料長編,同時能夠與目前已有的梨園研究專著互為補充和參考。
作者劉嵩崑自幼酷愛戲曲與文史,被許多京劇表演大師和戲曲研究專家譽為“戲癡”。他生前專注梨園文化研究,從事戲曲資料收集整理近60年,堅持寫作30余年。他通過實地走訪、資料查詢、多方查證等多種方式,以嚴肅認真、嚴謹細致的態度創作該系列圖書,為之傾注了大量心血。會上,戲曲界、出版界人士對劉嵩崑的逝世表示緬懷,追憶了與其交往的點點滴滴,并對出版社以實際行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之舉予以肯定和贊賞。???
文獻捐贈信息
(1)離休干部幺金禾向省館贈送其作品《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溪歌莊幺氏家譜》1冊;
(2)泊頭市教育局退休干部盧玉璟向省館贈送著作《吉祥百字圖》2冊、《萬福萬壽圖譜》2函4冊;
(3)讀者劉澤軍向省館捐贈其作品《保定抗日故事》2冊、《保定名人故事》7冊;
河北當代文化名人錄
著名作家——司敬雪
評論家。1965年生,河北臨西縣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河北省作家協會創聯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副主編,散文藝委會秘書長,理論研究室特邀研究員。在《文藝報》、《文論報》、《小說評論》、《作品與爭鳴》等發表論文二十余萬字。專著《二十世紀晚期中國小說倫理》(2009年8月即將出版),合著《燕趙文藝史話》、《河北文學史》等,編著《黃昏之獻:梅娘小說選》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