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
?
*邢臺市詩詞協會向河北省圖書館贈書
*2018河北省民俗攝影作品展在省圖啟幕
*“最美家鄉味”石門美食圖片展覽在冀圖展出
*河北省珍貴古籍書影展、河北省圖書館藏捐贈手稿圖影展正式上線
*石家莊美食指南《味道石家莊》出版
*《河北文學》發布會在行唐舉行
*作家李春雷
?
地方文獻工作
??? 一、邢臺市詩詞協會向河北省圖書館贈書
2月1日上午,邢臺市詩詞協會一行三人專程赴省館贈送《古今詩人詠邢臺》《范峻海詩詞藝術研究》《邢臺當代詩詞選》等,共計21種67冊,全部由邢臺市詩詞協會及其成員編著而成。河北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蘇文珠接收了贈書,并向幾位作者頒發入藏證。
活動中,河北省詩詞協會副會長、邢臺市詩詞協會會長范峻海,邢臺市詩詞協會副會長、《百泉詩詞》主編王清海,河北省公安作協副秘書長、邢臺市詩詞協會副會長、《百泉詩詞》副主編劉國震三人親臨現場,分別在贈書上簽名留念。
《古今詩人詠邢臺》,由邢臺市詩詞協會編纂,詩人范峻海、杜福貞主編,精選了上至先秦、下迄當今,吟詠邢臺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歷史事件與歷代名人的舊體詩詞2600余首,分為古代卷和現、當代卷兩部分,古代部分1300余首,現、當代部分1300余首。
此外,活動中還有邢臺市詩詞協會常務副會長、《百泉詩詞》雜志社社長杜福貞,邢臺市詩詞協會名譽會長、詩人任征,邢臺市詩詞協會副秘書長杜榮生等人贈送其代表作:杜福貞《賦真詩集》、任征《聽濤集》《觀潮集》、杜榮生《歲月集》《圍棋漫談》等。
河北省圖書館是省政府投資的公益文化單位,為社會公眾提供廣泛的文化服務,同時也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地方文獻工作,眾多有識之士給予了慷慨捐贈,對河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特藏部已成立燕趙各界贈書專藏,對惠贈文獻進行保護和管理。
二、2018河北省民俗攝影作品展在省圖啟幕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非遺時代風采,按照河北省文化廳“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要求,由河北省文化廳主辦,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省圖書館承辦的2018河北省民俗攝影作品展,于2月6日起在省圖一樓陽光大廳面向公眾展出。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這些深深烙印于我們靈魂血脈中,浩如煙海的民族文化記憶,不僅是先人饋贈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維系民族情感,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源泉。
此次展覽精選歷屆“京津冀民俗攝影大賽”“河北省民俗攝影大賽”的四百余幅優秀獲獎作品,通過鄉儀禮俗、舞蹈游藝、鄉音古韻、燕趙手藝、飲食裝飾等多個主題呈現,以鏡頭采錄百姓生活,以生活透視文化脈搏,涵蓋了各地風土人情和傳統節日期間的特色節慶活動,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的生存狀態、精神風貌或藝術追求,非遺保護的精彩瞬間等等。多視角、多層面的展現了燕趙大地多彩的文化風貌和百姓憧憬美好生活的真摯愿望。同時在展覽現場,年畫、鋦瓷技藝、中國結等民族傳統手工藝展示也將扮靚活動,增添展會的年味氣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長期積淀的寶貴遺產,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公共圖書館擔負著儲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展社會教育,提供文化娛樂的職責。此次展覽在河北省圖書館舉辦是利用圖書館這個公共文化服務展示平臺,促進非遺資源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播,向讀者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營造“文化遺產共護共享”的良好風尚,守護精神家園,傳承中華民族不朽的“民族精神”。
三、京津冀展覽聯盟之河北省圖書館原創 “最美家鄉味”石門美食圖片展覽在冀圖展出
為進一步推進京津冀三地文化協同發展,深化京津冀展覽聯盟交流合作力度,在戊戌春節來臨之際由河北省圖書館、河北省飯店烹飪餐飲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最美家鄉味”石家莊美食圖片展覽于2月9日在省圖云水展廊展出。
石家莊有“天下第一莊”的美稱,其美之一為餐飲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蘊藏在民間的地方特產、風味美食和小吃種類繁多。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發展,石家莊吸納匯聚了國內外各地的特色美食,在飲食上更顯示出海納百川的闊大氣派。
此次展覽采用圖片加文字注釋的形式,內容分為“食海鉤沉”“特產名品”“傳統美食”“四方美食”“食俗風情”五個部分,呈現給大家一個基本完整的石家莊“美食地圖”,為石家莊居民和外地客人進一步了解石家莊、認識石家莊提供一個“美食指南”。
“民以食為天”,美食是城市的一張名片,也是游子們對家鄉深沉的牽掛。河北省圖書館在2018年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舉辦地方特色文化展“最美家鄉味”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京津冀展覽聯盟密切合作,豐富三地市民的節日文化生活,激發人們對家鄉的熱愛,共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幸福石家莊。
四、傳承燕趙文化? 共沐風雅書香:河北省珍貴古籍書影展、河北省圖書館藏捐贈手稿圖影展正式上線
燕趙大地,歷史悠久,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自春秋戰國以來,便一直是文化繁榮之地。在其燦爛文明和輝煌歷史的綿延傳承中,書籍作為重要載體,歷經千年,流傳至今。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按照河北省文化廳“倡導新風尚、營造新氣象、創造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要求,河北省圖書館(河北省古籍保護中心)值2018年新春佳節之際,從館藏文獻及省內珍貴古籍文獻中選擇珍品,推出“河北省珍貴古籍書影展”和“河北省圖書館藏捐贈手稿圖影展”線上展覽,于2月12日在省圖書館網站,面向社會公眾正式開展,并將持續至3月12日。《河北省珍貴古籍書影展》共推出50部古籍珍品,均選自由省古籍保護中心組織評審、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河北省珍貴古籍名錄》,以書影配文字形式,進行網上展覽。這些珍貴古籍既代表了河北大地歷史長河里的重要文明成果,也凝聚了燕趙人民的智慧和思想,為燕趙文化的薪火相傳發揮著重要作用。
《河北省圖書館藏捐贈手稿圖影展》是從省館特藏部珍藏文獻中選出,包括詩人、作家、方志學家、新聞記者、老紅軍等河北現當代15位作者的手稿。這不僅是文字作品的原始記錄,更能夠直觀反映作者的個性風格和治學態度。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的智慧與思想鑄就了中國人民的自信與自豪。希望通過此次網上展覽,拉近讀者與我省古籍珍品和館藏珍品的距離,讓讀者足不出戶即可領略古籍魅力,感受作者的創作歷程,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創造力,共同推動河北文化事業的繁榮興盛。?
地方文獻入藏情況
(1)《石家莊市鹿泉區封莊村志》/封莊村志編纂委員會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記述封莊村的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的歷史與現狀。上限為事因發端,下限至2016年底。
(2)《時村村志》/時村村志編纂委員會編.—內部出版,2017年9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時村位于滄州河間市,書中介紹時村立村六百多年的歷史進程,全面盤點了時村的地理、歷史、經濟、風俗、文化、教育、物產、人物等方面的概況。主要內容包括村名的來歷、隸屬變更、姓氏延續、歷史典故、社會經濟、民情風俗、組織建設、村中大事以及文化教育等,是一部具有強烈文化符號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村莊發展史。
(3)《李村村志》/鄭樹彬主編.北京—中國文化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李村位于滄州黃驊市城區中心西北三十千米。上限至西漢高帝五年(前202)設置浮陽縣記載起,下限止于2015年底,縱向記錄5個村莊的歷史沿革,橫向載入民情、民俗、方言、文化遺存,囊括李村區域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畫卷。客觀記述各村的歷史與現狀,昭示各村的自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過程。
二、年鑒類
(1)《中共河北年鑒》(2016)/中共河北省委、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記述2015年度中共河北省黨組織工作的基本情況,客觀反映新成就、新經驗、新做法。
(2)《河北教育年鑒》(2014)/劉教民主編.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主要記述河北省教育2014年度的基本情況與突出特點,兼有適當的年度比較,是河北省教育事業發展進程的真實記錄。
(3)《玉田年鑒》(2015)/玉田年鑒編纂委員會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主要記述玉田縣2014年度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客觀反映各行各業新變化、新成就、新成績,為玉田的發展建設提供借鑒。
三、圖集類
(1)《蔚縣古堡與民間建筑壁畫拾遺》/趙善君、郝建斌著.—秦皇島:燕山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收錄以趙善君為首的燕山大學長城文化課題組成員從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傾心六七年對蔚縣古堡建筑與壁畫所作的觀察與記錄的大量圖片。
(2)《河北鳥類圖鑒》/高宏穎、范懷良編著. —秦皇島:燕山大學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首次以影像記錄的形式,用1300余幅圖片全面描述河北省鳥類,并采用國際上最新的鳥類分類體系,對鳥類習性、特征、分布進行了準確描述,對種、亞種以及雌雄、成幼的釋解皆體現了河北省鳥類最新研究的成果。
(3)《磁枕上的故事:第三屆國際磁州窯論壇特展圖錄》/趙學鋒主編.—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第三屆國際磁州窯論壇在磁縣召開,為配合此次論壇研討的主題“磁州窯裝飾題材研究”,磁州窯博物館策劃組織“磁枕上的故事”特別展覽,遴選展品為元代磁州窯長方形磁枕。書中收錄此次展覽道境禪蹤、群雄逐鹿、懷瑾握瑜三個篇章的43個主題故事的磁枕圖片以及文字介紹。
地方文獻出版動態
一、石家莊美食指南 《味道石家莊》出版
?1月19日,《味道石家莊》新書發布會在省圖舉行。
《味道石家莊》由河北省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美食專欄作家孔潤常編著,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共20多萬字,配有民俗畫家精美插圖,圖文并茂,豐厚、多姿、有趣。系統、完整地收錄了石家莊本地的特產美食,是石家莊首本官方認定的權威美食讀本,也可以說是一本“石家莊美食指南”。該書分食海鉤沉、地方特產、傳統美食、四方美食、印象美食五個部分,記述了石家莊的餐飲文化歷史,收錄了石家莊行政區劃范圍內的地方特產、名菜、名小吃、名點200多種,以及目前在省會經營的一些外地特色美食。全書共20多萬字,并配有民俗畫家精心創作的精美插圖,圖文并茂,使該書更顯豐厚、多姿、有趣。
《味道石家莊》的編輯出版,不但填補了石家莊飲食文化領域的空白,更成為秀美石家莊的一張耀眼的美食名片。同時,也為石家莊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了進一步了解石家莊、認識石家莊、吃在石家莊的新渠道,將極大地豐富石家莊旅游文化的內涵。編者孔潤常說:“石家莊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有人認為它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缺乏文化積淀和鮮明的城市特色,尤其是對于美食而言,更是特色不明顯。”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石家莊有很多地方風味美食,有的在全國也很聞名,只是缺乏一個系統的搜集和整理,甚至連石家莊本地人也知之甚少。
二、《河北文學》發布會在行唐舉行
2月4日上午,郁蔥、邊國政、張沛君等省會名家及文學藝術愛好者80余人匯聚行唐縣牛仔王大酒店,《河北文學》發布暨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石家莊分會年會在這里召開。
由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兼石家莊分會會長李潔夫提議,大會選舉了三月、馮增勇等人為副會長,施施然為秘書長(兼副會長),趙志東等任副秘書長。會上,省文學藝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沛君向大家講述了《河北文學》的改刊、采編經過。全國首屆新詩獎獲得者、著名詩人邊國政和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郁蔥分別與大家分享了他們與《河北文學》幾十年的淵源和深厚情感。他們分別祝愿《河北文學》能立足河北,面向全國,靠扎實的作風和優秀的作品,成為河北文學界的著名品牌。
《河北文學》是由河北省社科聯主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主辦的大型純文學性月刊,其前身為《環渤海詩歌》,目前已出版81期。改刊后的《河北文學》專業、大氣、沉實,設有特稿、文學太行等欄目,本期特約了著名作家關仁山、方方、穆濤、聶圣哲、劉小放、郁蔥、崔志剛、苗雨時等名家力作。以及邯鄲、平山等地作品小輯。有名家,也有新人。有在全國享有盛名的大咖,也有年僅六歲的新秀。《河北文學》的改刊,填補了我省綜合性文學月刊的空白。
?
文獻捐贈信息
(1)河間時村村志編纂委員會向省館贈送《時村村志》2冊,《時村村志(修改意見稿)》3冊;
(2)河北省文史資料研究會會員、滄州市文化研究會理事鄭樹彬向省館贈送其著作《捷虹顏料化工有限公司志》等5冊;
(3)著名詩人,河北電視臺編導陳德勝向省館捐贈其新作《低處的生活(上下卷)》2套4冊。
?
河北當代文化名人錄
?
作家——李春雷
李春雷,男,1968年2月出生,河北成安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先后畢業于邯鄲學院英語系和河北大學中文系。1989年起歷任邯鄲日報社文藝編輯,邯鄲晚報社文體部主任,邯鄲日報社總編室主任,主任編輯,邯鄲市文聯副主席等。現為河北省作協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1987年開始文學創作。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執筆從文十多年,已發表報告文學、散文作品、小說及新聞作品700余篇多次獲國內大獎。 他的作品先后榮獲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二、三、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歷史上唯一蟬聯三屆的獲得者)、冰心兒童文學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郭沫若散文獎、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報告文學一等獎、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蟬聯三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蟬聯兩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蟬聯三屆)、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第二屆全國報告文學“正泰杯”大獎、第一屆全國“五一”文化獎等。另有多篇作品獲“河北新聞獎”和“全國報紙副刊優秀作品獎”。報告文學《夜宿棚花村》入選《大學語文》。目前已在河北邯鄲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個個人文學工作室——李春雷工作室。
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歲》;新聞特寫《“金種子”下凡》,獲1999年度“中國新聞獎”;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和省“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報告文學《寶山》;長篇報告文學《赤岸》;長篇報告文學《鐵壁銅墻》;報告文學集《崛起的群山》 ;長篇報告文學《搖著輪椅上北大》;短篇報告文學《鄉村的笑靨》;短篇報告文學《鄭蘭蓀的三十年》;短篇報告文學《木棉花開》。其中《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等作品,大氣磅礴、語言精美、思想深邃,被文藝界公認為中國工業題材文學創作的代表性作品。2018年8月11日,其作品《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報告文學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