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
*張國鈞先生五部著作入藏河北省圖書館
*“素箋飛花——省會文化人士迎國慶書箋展”在河北省圖書館云水展廊開展。
*“心系祖國 書畫傳情——抗戰老兵王之鑑書畫精品展”在河北省圖書館舉辦
*《干部黨員人才》雜志(1985-2003)入藏河北省圖書館
*《臨城詩詞選》出版
*《綠色奇跡塞罕壩》出版
*作家李延青
地方文獻工作
9月19日上午,河北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原省委副秘書長、法制辦主任張國鈞先生向河北省圖書館捐贈自著的書籍,被河北省圖書館收藏。河北省圖書館館長李勇親自接待并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原河北省文化廳副廳長趙建國應邀參加了此次活動。此次捐贈圖書收錄張國鈞先生河北人民出版社《鏡鑒-中國古代儉奢事典》(約31.9萬字)、河北人民出版社《楷模-老一代革命家勤儉典例敘事詩》(約25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中國古代儉奢故事上、下》(約24萬字)、花山文藝出版社《碧霄集-張國鈞舊體詩詞588首》(約50萬字)、河北人民出版社《使命與擔當上、下冊》(約101萬字)共計五種圖書100冊價值3030元。
張國鈞,河北元氏人,1952年2月生。自幼酷愛讀書,14歲失學做小農民,因向報紙寫稿屢投屢中,1969年17歲時被錄入公職,先后在人民公社、元氏縣委、石家莊地委、河北省委機關工作,1994年至2015年歷任省委辦公廳副主任、省委副秘書長、省政法委副書記,省法制辦主任、黨組書記等職。省十屆人大代表、十屆省政協常委。工作之余手不釋卷,筆耕不輟,2015年退休后傾力于文史研究和編著、詩詞吟作、戲曲體驗和推介等事項,已出版著作三十余部。《鏡鑒--中國古代儉奢事典》、《楷模--老一代革命家勤儉典例敘事詩》成為暢銷六萬冊的暢銷書,產生較大影響。
二、“素箋飛花——省會文化人士迎國慶書箋展”在河北省圖書館云水展廊開展。
由河北省圖書館、三葉草書社主辦的“素箋飛花——省會文化人士迎國慶書箋展”9月26日起在河北省圖書館云水展廊開展。
箋紙,也稱書箋、花箋、詩箋,是舊時的文人案頭用紙,幅小精雅,常飾以圖案紋樣,可題詠,可書信,可饋贈,可賞鑒,可助文思,可抒雅懷,實為文人墨客鐘愛之物。可以說每一枚箋紙,堪稱一幅微型的國畫或是鐘鼎彝器的拓片。或清新淡雅,或古樸凝重,使得人們在閱讀詩詞或書信的同時得到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此次展覽由箋譜收藏專家侯建先生提供箋紙,并邀請了30位省會文化人士參加,共展出55幅書箋作品。現代人與毛筆和箋紙的緣分淺了。鴻雁傳書、尺素相思,已成為往昔的回憶,但是花箋承載的翰墨詩文,還是能讓我們發古之幽思,品賞古典的味道。
這次書箋展活躍省會文化生活,讓市民感受書箋文化,促進我省文化多元化發展。河北省圖書館作為傳承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在2018年中秋、國慶雙節到來之際舉辦此次展覽旨在帶領省會市民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也為廣大讀者節日期間提供豐富多彩、多元化的精神食糧。
三、“心系祖國 書畫傳情——抗戰老兵王之鑑書畫精品展”在河北省圖書館舉辦
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8月15日起由河北省圖書館、燕趙老年報聯合舉辦的“心系祖國 書畫傳情——抗戰老兵書畫精品展”在河北省圖書館云水展廊正式展出。
此次展出50余幅作品是從王之鑑先生創作的200多幅書畫作品中精心挑選的,包括楷書、行書、草書、篆書、國畫山水、寫意花鳥。王之鑑老人于1923年出生在河北省贊皇縣,自幼讀書習字,“七七事變”后,他在家鄉參加抗戰。后來,他成為黃埔軍校第22期學員,1949年,被送到臺灣擔任軍事學校教官,從此與家鄉的親人徹底失去了聯系。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已經76歲的王之鑑終于回到了老家探親。漂泊異鄉時他通過寫字畫畫抒發自己的愛國思鄉之情。他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書法作品有許多鴻篇巨制,洋洋千言萬字。他畫的山水畫簡約有神,意境開闊,墨色交融,既包含中國的傳統精神,又富有時代風貌。他的作品中充滿英雄豪氣和愛國思鄉之情。
書畫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和精神載體,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來臨之際,省圖書館與燕趙老年報共同舉辦了此次抗戰老兵書畫精品展,旨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四、《干部黨員人才》雜志入藏河北省圖書館
9月7日,原《干部黨員人才》雜志編輯劉育書將所收藏的《干部黨員人才》雜志等書籍捐獻給河北省圖書館。
《干部黨員人才》雜志創辦于1985年。其最初的刊名是《人才研究文選》,由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研究室和河北省人才研究會合辦,第一年不定期,共出三期,翌年為季刊。1987年改為河北省人才研究會、河北省委組織部研究室主辦,頭三期每期66至80個頁碼不等,后固定為64個頁碼、8萬來字。內容主要轉載領導講話,選登有關人才和干部問題的研究論文和報刊文摘等,系內刊,傳播渠道開始為贈閱,之后由組織部門內部發行,收取少量成本費。到1987年7月,即從總第10期開始,刊名改為《干部工作與人才研究》,并在1988年改為雙月刊,每期48個頁碼、7萬來字,至1989年共出到總第23期。
自1989年第一期(總第18期)開始,主辦單位改為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和河北省人才研究會,并經省和國家新聞管理部門批準,由內部發行改為國內公開發行,擁有了國內統一刊號。1990年,應廣大讀者的要求,經有關部門批準,更名為《干部與人才》,并對欄目做了較大調整,一直編發到1994年底(總第65期);期間,從1993年第一期(總第42期),由雙月刊改為月刊。為加強對黨建和組織工作的宣傳力度,經省委組織部部務會研究,報請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從1995年第一期起(總第66期),再次更名為《干部黨員人才》。作為“干部的參謀、黨員的知音、人才的益友”,《干部黨員人才》共編輯出版172期,其發行量,由1989年公開發行時的5000份,至2003年增長到近40萬份。
2003年12月,遵照中央關于黨政機關所辦報刊一律停辦的精神,刊物閉刊。
地方文獻入藏情況
一、志書類
(1)《館陶縣交通志(2008-2017)》/館陶縣交通志編纂委員會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志共分十三章,內容包括:自然環境、組織機構、公路建設、公路養護、行業管理、行政執法、安全管理、交通規費、鐵路、勞動工資、精神文明建設、交通運輸文化、人物與集體榮譽等。
(2)《涉縣赤岸村志》/涉縣赤岸村志編纂委員會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志除卷首的概述、大事記和卷尾的后記外,共分為六編,分別是:地理、村民、經濟、政治、紅色赤岸、文化。全面反映赤岸村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3)《井陘縣微水村志》(2004-2014)/《井陘縣微水村志》編纂委員會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志除卷首的概述、大事記和卷末的附錄、跋外,共分為二十二篇,具體包括:村政建設,自然氣候,村域經濟,商貿,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人口·家庭·住房,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綜合治理,教育,群團組織,婦女工作,計劃生育,武術,域內縣城建設等內容。
二、年鑒類
(1)《高邑年鑒》(2017)/高邑縣人民政府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年鑒采用分類編纂法,由類目、分目、條目三部分組成,全書共設特載、專文、大事記、縣情概覽、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政法、軍事、農業工業與信息化等23個類目,記述2016年高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
(2)《沙河年鑒》(2017)/沙河市地方志辦公室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年鑒設特載、沙河市概況、大事記、黨政機關、群眾團體、農業、工業、城鄉建設、保險、教科文衛、人物等類目,記述了2016年沙河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及過程。
(3)《中共河北年鑒》(2017)/中共河北省委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年鑒記述河北省各級黨組織2016年度的工作情況。內容包括要事特載、大事紀要(2016年)、重大決策、專載、紀檢監察工作、組織工作、宣傳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統戰工作、政法工作、政策研究工作、信訪工作、對臺工作、機關思想作風建設、老干部工作、黨史研究工作等。
三、圖集類
(1)《河北師范大學校史圖錄》/戴建兵主編.—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書共三章,分別是:創辦初期的河北師范大學(1902-1949);在變遷中不斷發展的河北師范大學(1949-1996);新時期的河北師范大學(1996-2015)。
(2)《盛世華章 書香燕趙:第二十七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集錄》/李曉明.—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本書輯錄了第二十七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主要活動、卓越成果和成功經驗,包括重要活動、專論集萃、名家訪談、媒體宣傳、工作體會、工作紀實、附錄七章,以圖文并茂形式全面展現了第二十七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盛況和籌備工作。
(3)《滄州公私藏書精品圖錄》/宋兆凱、王雪霞主編.—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圖書館。是書選取六家公共館藏單位,十一位當地文獻收藏家,選取部分有特色、凸顯地方文化的精品160種左右,加以著錄、擇要刊出。此圖錄的出版,弘揚了滄州的藏書文化,促使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學者、及地方文史愛好者加入其中,為地方文獻的保存、保護與研究貢獻力量。
地方文獻出版動態
由路煥京主編的《臨城詩詞選》于2018年8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路煥京,1948年生,河北省臨城人。臨城縣政府原副縣長。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協會理事、山荊詩社(河北臨城)社長。詩詞作品散見于《中華詩詞》等,出版有詩集《跬步集等》。
《臨城詩詞選》以詩人為軸,年代為線,分為古代詩詞和當代詩詞上下兩編。它兼收博采、縱貫古今,遠塵世之擾,堪稱一部臨城詩詞史。《臨城詩詞選》既是獻給二十多萬臨城父老相親的一份厚禮,也是為綿延五千年臨城文化所作的一份貢獻。對于全縣上下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和“軟實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8月20日,由馮小軍、堯山壁撰寫的報告文學《綠色奇跡塞罕壩》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這是一部實錄性的寫實作品。兩位作家長久深入當地采訪,更多地尊重生活的原始面貌,以深切的感動、溫潤的筆法和詩性的語言,對塞罕壩三代人艱苦創業將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做了真實生動且多維度的敘寫。書中隨文附有60余幅圖片,這些圖片,是記錄,是回憶,是見證,更是深情。其中,收錄了十余幅最早上壩并向世人宣傳報道塞罕壩的新華社攝影記者范德元先生拍攝的珍貴圖片,塞罕壩因他的宣傳報道而名揚天下。
本書先后入選中宣部2018年度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增補項目、河北省優秀出版物。
文獻捐贈信息
(1)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離休干部吳定生向省館贈送《河北行唐中學史志資料(1938-2009)·第二卷》4冊。
(2) 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詩選刊》雜志主編、著名詩人郁蔥向省館贈送其著作《塵世記》及其收藏圖書《大道低回》等32冊。
(3)河北省電視臺導演、制片人鄭標向省館贈送其所收藏圖書《燕趙風云60年》《燕趙印記》等 114冊。
?
河北當代文化名人錄
著名作家——李延青
李延青,男,1961年9月生,漢族,贊皇人,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87年6月入黨。省作協第五屆理事會副主席(駐會)候選人,黨組成員。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河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83年7月至1984年7月省交通廳人事處干事;1984年7月至1996年11月任省文聯《長城》編輯部編輯、聘任副主編;1996年11月至1998年1月任省作協《長城》編輯部聘任副主編;1998年1月至2000年7月任省作協《長城》編輯部副主編(副處);2000年7月至2001年8月任省作協《長城》編輯部副主編(正處);2001年8月至2005年3月任省作協《長城》編輯部主編;2005年3月任省作協第四屆理事會副主席(駐會)、黨組成員。2007年12月當選為河北省作協第五屆理事會副主席(駐會)。
發表作品計80余篇。主要作品和獲獎情況為:著有《延青短篇小說集》,主編有《曾國藩日記》、長篇報告文學《追蹤開國英雄》、《文學立場——當代作家海外演講錄》、《當代學者海外講稿叢書》、《鯉魚川隨記》、短篇小說集《人事》等。1996年獲得河北省首屆社科期刊優秀編輯獎,2001年獲得《小說月報》第九屆百花獎優秀責任編輯獎,河北省第十二屆“文藝振興獎”等獎項。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