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題名:家庭錄音室設計 責任者:寧茜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ISBN:978-7-115-24920-3 頁數:210 簡介:《家庭錄音室設計》是一本關于家庭錄音室設計的指導書。無論你是有很多設備、只有基本設備,還是從零開始,它都能告訴你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進行準備,進而運行和制作出好的聲音。書中詳細地講述了有關聲學、設備和錄音技術的內容,從聲學基礎知識、設備選擇到錄音室配置,盡可能使你明白該如何錄制出好聲軌、如何制作出平衡且強有力的混音作品,并詳細解答有關家庭錄音的各種問題。《家庭錄音室設計》著重介紹聲學基礎知識和錄音棚的設計,內容包括基本聲學結構的制作提示,以及常見聲學問題的解決方法。書中對如何裝配錄音棚進行了指導,告訴你為錄音室項目購買和安裝設備時該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家庭錄音室設計》還涵蓋了制作高質量錄音室項目所涉及的從基礎知識到母帶處理過程的多項錄音技術。《家庭錄音室設計》作者BenHarris在丹佛科羅拉多大學教授錄音和音樂制作,是經過認證的ProToos工作站教師,是丹佛地區的獨立錄音工程師和錄音制作者。他花費大量時間為家庭錄音室項目和專業錄音棚提供技術支持。他還利用在線網站theDAWstudio.com為《家庭錄音室設計》的內容提供相關評論、網志和附加評注,并且利用vtc.com網站為DigidesignProToos7、《音頻錄音和制作》(AudioRecordingandProduction)及更多著作編寫指導教程。 ? |
題名:輻射(健康的隱形殺手) 責任者:吳丹青 出版社:中原農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80739-213-2 頁數:244 簡介:輻射到底有多可怕?怎樣去了解輻射?又該怎樣去避開這些給你生命帶來損害的輻射?本書將系統、全面的為你詳細講解有關輻射的故事!《輻射:健康的隱形殺手》主要內容:輻射,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匯,可能大家都會這么認為:輻射與我有什么關系?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對輻射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也不去關注和輻射有關的報道,更不想去了解有關輻射的知識。《輻射:健康的隱形殺手》讓你了解輻射的基本知識,輻射將會帶給你的后果。還將告訴你你與輻射的距離,輻射到底有多可怕,輻射對生命造成的威脅等。讓你更多的了解輻射,關注健康,與輻射說再見。 ? |
題名:原子的覺醒(解讀核能的歷史和未來) 責任者:陶然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ISBN:978-7-5439-4828-0 頁數:240 簡介:核彈頭和核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術,本書對世界核能發展的歷史進行了系統的介紹,詳細描述了核能發展的道路既漫長又曲折,時而進退維谷,時而險象環生,時而突飛猛進。展示了核能作為清潔能源、充足能源、環保能源的廣闊前景。 ? |
題名:服務設計 責任者:丁誠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ISBN:978-7-111-34736-1 頁數:240 簡介:服務設計是什么,發展狀況如何,能做什么,涉及哪些學科知識,如何開展服務設計?這是我們要回答和研究的主要問題。 《服務設計》從工業設計出發,系統地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服務設計的最新發展,尤其展示了作者們長期的研究成果,力圖將服務設計的理論、方法與設計實踐結合起來,為國內服務設計的發展提供思路和參考。全書內容分為3部分共9章。第一部分(第1章~第4章)為概述,介紹了服務設計的定義、發展,服務設計的要素,相關學科知識、研究內容及開發設計流程,服務設計的接觸點;第二部分(第5章~第8章)為設計實踐,介紹了產品服務系統設計、網絡系統服務設計、手持移動設備系統服務設計和城市租車系統服務設計;第三部分(第9章)為發展趨勢,介紹了服務設計的未來發展。
|
題名:達爾文 責任者:張樹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2月 ISBN:978-7-5439-4757-3 頁數:578 簡介:本書將達爾文置身在大半個19世紀的社會背景中,敘述了達爾文的一生。具體包括接住一個墮落的基督徒、我的最@a本書將達爾文置身在大半個19世紀的社會背景中,敘述了達爾文的一生。 ? |
題名:季羨林百歲人生筆記 責任者:郝明慧 出版社:北京龍門書局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ISBN:978-7-5088-2968-5 頁數:557 簡介:我的童年:貧窮而拮據的生活,離開母親的孤單,童年,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中學時光:幼無大志,自謂燕雀,不敢懷“鴻鵠之志”,由于“狀元”贊譽,而留下驕人成績。清華往事:天然去雕飾的“清華園日記”,記錄了,最具體的生命痕跡。那些難免有披頭散發之感的文字,卻有一種真情流貫其中,那里面不僅有以前的季羨林的真面目,也可以窺見他之所以成了現在的季羨林的原因。留德十年:先生當年拋家傍路赴德求學,十年羈旅生涯,有離鄉去國的悲情,有對異國求學時恩師友人的憶念難忘;既還原了二戰所帶來的陰霾痛苦,又展現了一代學人在炮火與饑餓中,如何傾注所有熱情與辛勞,為畢生的學術研究墊下深厚根基。 ? |